牙齦流血

牙齦流血、腫脹為牙周病前兆
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發現,台灣地區十八歲以上成年人,有高達九成患有輕重不一的牙周疾病,除了可能導致「無牙」,更嚴重的是,也會導致心血管疾病,不可不慎!
今年四十歲的陳先生,長期有口臭及牙齦出血、膿包等問題,十年前到醫院檢查,醫師告知他罹患牙周病,最好接受治療;他向家人提及此事,老一輩的人告訴他,「是火氣大,不是牙周病!」並告誡他千萬不要去處理,以免日後牙齒酸軟。
他深信不疑,拖了十年,最近發現牙縫愈來愈大,牙齦三不五時腫脹、疼痛難耐,剛開始以為是熬夜火氣大,後來發現牙齒無法咬硬物,才求助於牙醫師。

疼痛類似火氣大症狀

三總牙科部牙周病醫師黃仁勇表示,很多人不把牙周病當一回事,認為:「反正牙周病不像蛀牙那麼痛,往往忍過了,就懶得治療。」拖延好幾年,直到牙齒縫愈來愈大、牙齒鬆動時,才去看醫生,此時通常牙齒已難以挽救,必須裝置假牙。

黃仁勇強調,牙周病與蛀牙最大的不同是,蛀牙會痛,而且是尖銳感的痛,痛起來常讓人痛不欲生;牙周病也會痛,但它的痛是悶脹痛,即使出現牙齦流血、腫脹等症狀,也因為與熬夜、火氣大引起牙齦腫的症狀很像,所以很容易被忽視。

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總額執行委員會主委陳彥廷強調,牙周病是一種慢性細菌感染,初期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,很多人會忽略;等到有自覺症狀時,常常是牙周病已進行到某些程度了,較常見的症狀為牙齦(牙肉)紅腫、流血。

據統計,台灣民眾九○%以上有一顆以上的牙周病,但因為對牙周病症狀不自覺,就醫率不到四成。牙周病若未妥善治療而惡化,一夕之間原本堅硬的牙齒就像骨牌一樣,輕輕一碰「兵敗如山倒」。

陳彥廷表示,台灣人牙周病如此嚴重的主因是牙齒清潔習慣不夠好,忽略口腔保健的重要性。台北市牙醫師公會曾在北市十二個行政區進行大規模調查,發現超過四百萬台北市民罹患牙周病。

調查中發現,有將近八成的人自認口腔健康沒問題,卻不知道牙周病早已悄悄找上身。

潔牙不當為什麼會罹患牙周病?陳彥廷解釋,潔牙不當使得食物殘渣遺留在牙齦,口腔內的細菌會藉著口水中的黏性蛋白質等作用,形成附著在牙齒表面的一層薄膜——牙菌斑。

這些細菌會產生毒素刺激牙齦,進而延伸到牙齒周圍的骨頭(齒槽骨),牙齒的地基一點一點地被侵蝕,最後整口牙齒必須拔掉。

此外,某些疾患或習慣也容易產生牙周病,像糖尿病患者,有研究發現,糖尿病患者得牙周病的機會比沒有糖尿病的人多二到三倍。

孕婦或服用避孕藥者,則會提高荷爾蒙的濃度,使牙齦組織對牙菌斑的毒素更敏感,並會加速牙菌斑細菌的生長。孕婦若有牙周病,發生流產或是新生兒體重過輕的比率,也是牙周健康者的七至十倍。

癮君子罹患率高五倍

癮君子也是牙周病的高危險群,統計數據指出,吸菸者患牙周病的機率是非吸菸者的五倍,因為香菸內尼古丁會抑制多核性白血球的功能,使身體防衛牙周致病菌能力受影響,造成牙周病的惡化及蔓延。

還有,不良的飲食習慣,也可能造成牙周病的進展更快,因為口腔組織對感染的抵抗力因此變得較差。

牙周病不僅會造成「無牙」人,還會威脅健康。國外的研究發現,牙周病患者罹患心肌梗塞及中風比率是一般人的三倍,可能與牙周病菌會透過血液流到全身,影響心臟功能有關。
醫生呼籲,每天刷牙時,花一點時間觀察自己的口腔情形,或是定期讓牙醫師檢查,了解自己的牙齒是否健康。

當刷牙容易出血或牙齦浮腫、呼吸出現臭味者,最好趕快找牙醫師檢查,初期牙周病可透過正確潔牙,阻止牙菌斑侵蝕齒槽骨,一旦發展到牙周炎就很難完全治癒。

防止牙周病三步驟

1.正確刷牙:
牙刷要買軟毛牙刷,牙刷面不必買太大;刷牙時,牙刷要放在兩齒中間,利用牙刷邊毛從上排牙齒開始,由上往下刷,若是下排牙齒,則是由下往上,至少要花個五至七分鐘,才能把整口牙刷乾淨。
三總牙科部牙周病科主治醫師黃仁勇表示,預防牙周病,單靠一支牙刷是不夠的,必須同時使用牙間刷、牙線,才能去除牙齒與牙肉間的牙菌斑。三餐飯後及吃完東西後15分鐘內一定要刷牙,建議最好隨身攜帶牙刷,在外吃完東西後可先用清水潔牙。

2.口臭提醒:
有牙周病的人,口腔會發出異味,如果與朋友交談時,看到朋友略微閃避或掩鼻,表示有口臭而朋友不好意思說,最好趕快找牙醫師檢查。

3.定期牙檢:
每隔三到六個月一定要做定期檢查及保養,才能保持牙齒健康,以早期發現,早期治療。

文章來源:
今周刊

更新日期:  113-11-21

今日瀏覽人次:154

累計瀏覽人次:22470

Copyrights © 2019 健康醫治家  Co., Lt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