異位性皮膚炎

 

異位性皮膚炎(Atopic dermatitis,簡稱AD),又叫過敏性皮膚炎或過敏性濕疹(atopic eczema),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,與基因遺傳及環境因素有很大的關係。異位性皮膚炎是一種特殊的遺傳體質,並不是一種傳染病,根據統計,台灣約有3百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,其中以孩童和青少年佔大部份,異位性皮膚炎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病,其盛行率在兒童約為10~20%、在成人約為1~3%,主要好發於嬰、幼兒。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通常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過敏性結膜炎等。成人期的異位性皮膚炎可從小或在成人期出現症狀,可能與荷爾蒙改變和壓力有關。

隨著年齡變化,發作的部位也會改變:

嬰兒期(兩個月到兩歲):發作的部位以頭部為中心,臉頰、頸部、頭皮出現紅色皮疹,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,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。

兒童期:濕疹分布範圍擴大,延伸到手足、四肢彎曲處和脖子,臉上反而較不明顯,皮膚變粗厚,嚴重時可能會蔓延全身。

成人期:患者皮膚患處多呈慢性濕疹性變化,好發於頸部、前胸部、手肘窩、膝窩、手腕與足關節等處,濕疹部位以四肢彎曲處為主。

「癢」是異位性皮膚炎重要特徵之一,在「急性期」抓癢時會造成發紅脫皮,甚至破皮流血,若傷口變大,組織液滲出,加上細菌、黴菌等感染,傷口就開始流水流湯。由於感染會加重癢感,患者更易陷入「癢→抓→破皮流血→更癢→更抓」的惡性循環,有些人抓得全身遍體鱗傷,幾乎體無完膚。

【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】

診斷異位性皮膚炎必須符合下列敘述三項或三項以上的條件:

  1. 皮膚搔癢。
  2. 典型的皮膚症狀(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)及位置。
  3. 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性皮膚炎(一般指超過6個月以上)。
  4. 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(包括氣喘、過敏性鼻炎、乾草熱、或異位性皮膚炎等)。

 

【異位性皮膚炎的四個進程】

異位性皮膚炎不單單只是「過敏」而已,事實上異位性皮膚炎會有四個步驟的一步一步惡化,才演變成你我所看到的現狀。

第一個步驟:皮膚障壁功能的缺失。

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先天表皮的分化有許多缺失,如細胞間隙中具有保持水分重要功能的絲聚蛋白減少,不僅造成表皮角質層的水分容易散失,使皮膚乾燥,亦造成皮膚障壁隔絕外來過敏原或刺激物的功能受損,使過敏原或刺激物容易穿透至皮膚內,引起過敏性發炎反應。而嬰兒的角質層本來就薄,皮膚屏障已經不是很堅固,若是太高的水溫幫寶寶洗澡,再加上肥皂、沐浴乳、泡泡浴和酵素等等清潔劑的破壞,此時皮脂更是蕩然無存,這道皮膚的牆壁基本上已經完全失去阻隔的功能了。

第二個步驟:細菌滋生。

也就是外來物質的入侵,塵蟎與皮膚上金黃色葡萄球菌會分泌外毒素,而體內白血球阻擋細菌不讓它們入侵,於是造成了嚴重的發炎,皮膚泛紅,出疹,甚至有脫屑的情形。這兩種過敏原會造成異位性皮膚炎一直持續與反覆惡化。

第三個步驟:過敏物質入侵。

其他內在誘導物與過敏原也一併開始作亂。例如牛奶、蛋白、蛋黃、大豆、花生、有殼海鮮,或是空氣中漂浮的燃燒物質、懸浮微粒、化學香精、塵蟎和黴菌,開始又發身體產生過敏反應。免疫系統在接觸到外在環境的過敏原或刺激物後,會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,進而引起皮膚的過敏性發炎反應,患者血清中IgE抗體的濃度會明顯升高。

第四個步驟:大發作。

如果繼續放任皮膚發炎潰爛,兩歲之後,身體就會開始有自體免疫的反應產生。到了產生自體免疫的地步,基本上異位性皮膚炎就終身不容易好了,一輩子必須靠藥物治療與保濕產品。所以兩歲前的兒童是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關鍵時期;錯過了這段年齡,免疫系統一旦定型,就很難再回頭了。

 

【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原則】

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及治療,臺灣皮膚科醫學會在2014年邀集全國皮膚科專家共同制訂了『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共識』

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一線治療

·         保濕劑:改善皮膚障壁功能、減少類固醇使用量。

·         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:間歇性使用。

·         抗組織胺藥物:止癢、改善睡眠品質、改善免疫體質。

·         治療性病患衛教。

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二線治療

·         局部塗抹Calcineurin抑制劑藥膏:tacrolimus, pimecrolimus。

·         短暫口服或注射類固醇治療。

·         紫外線光療。

·         局部塗抹、口服或注射抗生素藥物。

異位性皮膚炎的第三線治療

·         口服或注射免疫調節劑治療。

·         抗菌劑。

·         其他醫療方式。

 

 

【異位性皮膚炎的生活調理】

  1. 補充足夠的水分:每天至少要補足體重(公斤)乘上30的水分,例如50公斤的人,就要至少喝足1500CC以上的水。
  2. 每日排便順暢:便祕會增加腸內毒素及壞菌滲入體內機會,加重過敏體質的負擔,攝取五至七份蔬果,可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機率。
  3. 配合補充吃的益生菌,或是用擦的益生菌,長期使用可以調整身體的免疫能力,並可以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發作機率。
  4. 不要用太熱的洗澡水洗澡,免得皮膚變得更乾燥。
  5. 非必要不使用沐浴乳、肥皂、洗髮精等各式清潔劑,用清水即可。一般孩童尚未進入青春期前,皮脂分泌都不多,除非髒到清水洗不掉,否則並不需要使用即使要用,也務必選擇溫和的清潔劑。
  6. 用手輕揉搓洗即可,勿用工具大力清潔,否則可能會傷害到皮膚角質層,因此惡化疾病。
  7. 洗完澡後輕輕擦乾身體,可立即使用保濕產品,保持皮膚的濕潤,使用低致敏性且不含香精的保濕產品。
  8. 選擇衣服時,以吸汗又透氣的純棉材質為主,避免粗糙易磨擦皮膚的衣物,如此可以保護皮膚不受衣物刮傷、刺激。
  9. 每日適度規律的運動:如快走、慢跑、騎自行車、跳舞、瑜伽等,可以調節自律神經,促進免疫平衡。
  10. 多吃天然的食物,少吃人工色素、冰品、過甜食物、含添加物飲料、防腐劑的罐頭和果汁等加工食品,煙燻燒烤類的食物也盡量不要碰。
  11. 睡眠充足:盡量晚上10點上床睡覺,並且培養良好睡眠習慣,如此可增加深度睡眠腦波比例,促進生長激素以及褪黑激素的分泌,降低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。
  12. 舒緩壓力:舒壓可以降低自律神經緊張,也可幫助改善過敏體質。
  13. 平時做好保濕:建議只要皮膚摸起來粗粗的就可以擦保濕產品。研究顯示積極使用保濕產品可有效降低外用類固醇使用量。
  14. 避免過敏原暴露:避免接觸外在環境的過敏原與刺激因素,以及避免食用到食物過敏原。

 

更新日期:  113-11-21

今日瀏覽人次:123

累計瀏覽人次:22439

Copyrights © 2019 健康醫治家  Co., Ltd.